平 易 近 人 的 赤 蛙


     赤蛙是除了蟾蜍以外,和人類關係最密切、最容易觀察的蛙類。不論在都市、住家、稻田、平原、森林,都很容易看到它們褐色的身影。但它們有一雙修長善於跳曜的後腿,讓人無法輕易的接近玩弄它們。它們就像一群身手敏捷的小頑童,讓你看得到卻管不到。但又是如此可愛,讓人不自主的想要接近它們、疼惜它們。以下介紹一些台灣常見的赤蛙和大家認識。

 

1. 腹斑蛙

        腹斑蛙是不甘寂寞的隱士,牠喜歡住在清幽的山區,藏身在水草之間,但叫聲卻特別響亮,深怕別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它們有肥胖的身體,大小約4到6公分,身體淺褐色,眼睛後方有一塊黑色菱形斑,那是為了保護裸露在外的耳朵。背部中央有一條淺色不明顯的背中線,腹側有些大黑斑,所以稱之為腹斑蛙。

        它們普遍分布於全省兩千公尺以下的山區草澤及靜水域。第一次聽到腹斑蛙的叫聲是在陽明山的夢幻湖,在早春迷濛的夜色裡,我很快的就藉著聽音辨位的方法找到它們。只見它們的肚子一漲一縮,下巴股出兩個小汽球,然後發出「給ㄟ給ㄟ」清亮的聲音,這是雄蛙唱給母蛙聽的的情歌。它們喜歡一隻接著一隻鳴叫,形成此起彼落而且響亮的合唱。它們就這樣守著周圍的一小塊水草,整夜重複唱著相同的情歌,痴心的等待愛情的來臨。但是隨著冬天來臨,它們也漸漸地淡入山林,過著真正的隱士生活。

 

2. 牛蛙

        牛蛙的長相不像牛,但叫聲如牛,所以稱之為牛蛙。它們的體形壯碩,可達15公分以上,而且有很強的領域性,這和牛很像。但它們不吃草,只吃肉,經常捕食比它小的青蛙,是青蛙家族裡面的暴龍。

        它們原來不住在台灣,是近幾年來由於養殖的關係,從美國引進台灣,現在市場上能買到及生物實驗用的大型青蛙就是牛蛙。最近有些個體因管理不善逃逸而到野外,有些因信仰因素被放生到野外,造成台灣本土蛙類族群生存的一大威脅。

        我常在想,由於人類的私心,造成流浪犬、牛蛙等動物破壞生態平衡的問題,但這真是它們的錯嗎?

 

3. 貢德氏赤蛙

        貢德氏赤蛙是大型的蛙類,身體修長,可達8 公分。上下唇皆白色,耳朵周圍白色,像帶一個白色耳環。身體背部棕色或淺褐色,身體兩側各有一條明顯的背側褶,沿背側褶有黑色線條及不規則的黑斑。常見於水池及稻田中,所以又稱為沼蛙,即沼澤裡的青蛙。

        貢德氏赤蛙的叫聲是如同狗叫般的「茍、茍、茍」,聲音低濁而且大聲。我曾經養過一隻貢德氏赤蛙,它經常在聽到狗叫聲後也跟著叫,顯然它也覺得狗叫聲和它們的叫聲很像。雄蛙鳴叫的時候,下巴兩側會各吹出一個小汽球,那是它們的共鳴箱,稱之為鳴囊。

        夏天是它們最忙碌的時節,喜歡成群活動,卻又各自分散地躲在水草間鳴叫。個性極為害羞,很容易受到驚擾,一旦有人靠近,就會發出「吱-」驚擾叫聲,然後噗通一聲跳到水裡。

 

4. 古氏赤蛙福建大頭蛙

        古氏赤蛙常見於台灣北部及西部一千公尺以下的山區路旁水溝或小溪,大小約5到7公分,頭部看起來特別大,所以又稱為大頭蛙。眼睛瞳孔菱形,在光照之下呈現鮮豔的紅色。身體褐色,肥胖壯碩,有許多突起,但抓起起來卻是滑溜溜的,跟用手抓泥鰍一樣困難。

        它們喜歡住在遮蔽良好、溝底有落葉淤泥的淺水溝或溪澗中,白天也看得到,但多半躲在落葉底下,只露出大大的頭和紅紅的眼睛。雄蛙的領域性很強,當有其他雄蛙靠近時,會張嘴咬住對方加以驅離,有時候還會把對方咬得滿頭是血。叫聲「嘓、嘓、嘓---」聽起來像一陣狂笑,其實是雄蛙在殷勤的呼喚母蛙光臨它精心保護的愛的天地。

 

5. 拉都希氏赤蛙

        拉都希氏赤身體兩側各有一條明顯的長棒狀皺褶突起,所以又稱為闊褶蛙。大小約4到6公分,身體平扁,背部紅棕色,有一些突起,摸起來有些粗糙。

        它們可以說是最隨遇而安的青蛙了!除了太冷或太乾熱的日子之外,牠們幾乎是整年都在繁殖。而且凡是牠們可以到達的地方,只要有水,不論是水池、溪流、水溝或路邊積水,牠們都不會嫌棄,就地怡然自得的高歌起來。難怪在台灣,從平地到中海拔山區,到處都有牠們的蹤跡。

        它們幾乎整年都在鳴叫,經常聚集在水池、稻田、沼澤、流動緩慢的溝渠或溪流鳴叫。叫聲聽起來低弱、綿長的,好像撒嬌。也像在廁所裡方便,所以有人笑稱它們為拉肚子的青蛙。牠們很喜歡湊熱鬧,常常數十隻聚在一起鳴叫求偶,但雄蛙之間靠得太近,難免會發生一些肢體上的衝突。為了增強爭奪能力並能抱緊雌蛙,雄蛙的前臂肌肉特別發達,是天生的健美先生。

        牠們的叫聲傳不遠,要走近牠們才會注意到。好在牠們的叫聲不大,不然與牠們為鄰,豈不叫人夜夜不得安寧。

 

6. 澤蛙

        澤蛙又稱為田蛙,體長約4-6公分,大概小指一般大小。它們可能是台灣最常見的青蛙,喜歡棲息在稻田、池塘、湖沼及水溝附近。

        澤蛙的上下唇有深色縱紋,如同畫上鯨面的原住民。背部有許多長長短短的棒狀突起,顏色及花紋多變,讓人覺得每一隻長得都不一樣。一般是褐色或深灰色,有時雜有明顯的紅褐色或綠色斑紋。有些個體在背部中間有一條金色背中線,非常醒目。

        春夏兩季比較容易聽到它們時高時低、變化多端叫聲。單獨一隻鳴叫時,叫聲是連續數十個「嘓、嘓....」,意思是我愛你;但在兩隻對叫的時候,叫聲則變成「嘓嘓-嘓嘓-」或「嘓嘰、嘓嘰」那是我更愛你的意思。青蛙的愛情世界,競爭也很激烈的。

 

7. 斯文豪氏赤蛙

        「啾」!咦,這是什麼鳥呢?

        如果您感覺聲音是來自溪流、山澗或瀑布附近,別急著找鳥,八成是斯文豪赤蛙在和您開玩笑。我想賞鳥的人都知道,賞鳥入門第一課包括如何分辨蛙叫和鳥叫聲,免得缺乏經驗的菜鳥被牠騙得團團轉。

        斯文豪氏赤蛙屬於大型蛙,體長可達10公分以上,背部顏色變化多端,有綠色、褐色或綠色褐色交雜。身體修長,趾端膨大成吸盤狀,以適應溪流生活。它們終年住在溪澗裡,白天躲在石縫或溪邊草叢裡,閒來無事也會叫一叫,難怪牠們的叫聲能叫賞鳥人感到迷惑。

        牠們的獨立性很高,縱使在繁殖季節的時候,也是各自分散,保持距離,叫聲是牠們彼此溝通、較勁的唯一管道。所以牠們雖然不是很常叫,但只要一隻領頭開始叫,其牠雄蛙就會不甘示弱的一隻跟著一隻叫,合唱聽起來是此起彼落,頗具有聲勢。

 

8. 梭德氏赤蛙

        梭德氏赤蛙平常住在山林裡,分布海拔可達三千公尺,是台灣蛙類的高山族,但在平地兩百多公尺的山區也能見到它們,適應力非常強。

        它們的大小約4-6公分。耳朵周圍有一塊黑褐色的菱型斑,並形成一個黑眼罩。背部褐色或灰褐色,有一個小小的八字形黑斑,身體兩側各有一條細長明顯的皺褶。

        由於體型不大,又生性隱密,平常不容易看到它們。但在每年的九月和十月的時候,它們會成群結隊,一起遷移到溪流裡進行生殖活動,這時是觀察它們行為的最好時候了。

        梭德氏赤蛙的生殖行為很有意思。由於牠們是在溪流繁殖,叫聲往往被流水聲蓋住,所以雄蛙放棄用叫聲來吸引雌蛙接近,改採用主動搜索的方式,抱住身旁大小看起來像雌蛙的個體,然後再發出細細柔柔的求偶叫聲「嘖」表明心意。可是雌蛙的數目實在太少了,經常一、二百隻雄蛙搶幾十隻雌蛙,所以心急的雄蛙常常判斷錯誤抱到隔壁的雄蛙。有趣的是,它們很盲從,只要有一隻雄蛙展開行動,周圍的雄蛙馬上會不甘勢弱、不明就理的跟進,因此常看到一堆雄蛙莫名其妙的爭成一團。等到被抱錯的雄蛙發出「給」釋放叫聲,告訴對方我也是公的時候,大家才會一哄而散,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

        到了繁殖季節的時候,不論白天或晚上,梭德氏赤蛙都是這般的緊張、積極,真是忙忙碌碌、終日不得閒的一群小青蛙。

  圖像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 台灣兩棲類生態保育網 台灣賞蛙情報網 蛙友交流網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