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冬 賞 蛙

  經常接觸野外的人,可能會覺得,秋冬兩季似乎比較不容易看到蛙類的蹤跡。難道青蛙也會冬眠嗎?

    我想這許多人心中的疑問,因為稍具有生物常識的人都知道,青蛙是隨著外界環境改變體溫的外溫動物,所以在氣溫下降的冬天,應該會利用冬眠來過渡過寒冬。事實上,在北方高緯度的國家,青蛙在冬天會躲在水底或者挖洞把自己藏起來,以渡過寒冷漫長的冬天。然而在亞熱帶的台灣,冬天的氣溫對大部份的蛙類而言,仍在適宜活動的範圍內,僅有在寒流來襲,才需要躲在洞裡,停止活動進行短暫的休眠,待寒流減弱,太陽露臉之後,它們馬上甦醒,重新活躍在黑夜之中。

    那秋冬為什麼比較不容易看到蛙類呢?

    蛙類是一群害羞的小動物,平常白天躲在樹林底層的落葉間或者樹上睡覺,晚上才到地面陰暗潮濕的角落覓食,安靜得讓您很難感覺到它們的存在。但到了繁殖季節,它們就會大量聚集到水域附近,雄蛙還會鼓起鳴囊大唱響亮的情歌,這時候人們才比較容易見到他們。台灣有31種蛙類,每一種蛙類的分佈範圍和生殖季節都不太一樣,但大部份的蛙類利用溫暖濕潤的春天和夏天繁殖,所以相對而言,秋冬兩季就比較難看到青蛙了。

    尤其在秋天,季節交替的時候,賞蛙也處在一個青黃不接的時節,可以說是一個淡季。不過有一群溪流裡的小頑童梭德氏赤蛙卻選在這時候出現,讓賞蛙人不至於太無聊。梭德氏赤蛙廣泛分布於全島各地,連海拔高達三千三百公尺的山區都可發現牠們。平常棲息在森林底層,繁殖期時遷移到溪流,有時也在水池產卵。中部中海拔地區的溪頭、武陵農場都是觀察梭德氏赤蛙的好地方,尤其十月,往往白天,溪流裡也能看到一大群的梭德氏赤蛙,運氣好的話,說不定能在武陵的七家灣溪,看到國寶魚櫻花鉤吻鮭追捕梭德氏赤蛙呢!十二月到北部低海拔山區的烏來、滿月圓一帶溯溪的時候,請注意溪裡石頭上,是否看到大小約4到5公分、灰褐色、到處蹦蹦跳跳得小青蛙,那就是梭德氏赤蛙。

    冬天北部陰雨綿綿,但僅分布在台灣中北部的台北樹蛙、長腳赤蛙卻選在這時候出來繁殖,在台北近郊山區,就能見到牠們可愛小巧的身影,例如陽明山、四獸山、拇指山等。台北樹蛙平常居住在樹上或樹林底層,十月到次年三月的繁殖期時,雄蛙才會遷移到樹林附近的靜水域,並在靠近水邊的草根、石縫或落葉底下挖洞鳴叫。雌蛙受雄蛙叫吸引,主動進入雄蛙的洞中交配,並產能保護卵粒的白色泡沫型卵塊,非常特殊。

    皮膚有毒的盤古蟾蜍是冬天最常見的蛙類,廣泛分布於全省各地,海拔高度可達三千公尺以上,是蛇類及猛禽在冬天最主要的食物來源之一。平常喜歡出現在陸地較開闊的地方,例如闊葉林、草地、開墾地或住家附近,守候在步道、空地或路燈底下比較亮、虫比較多的地方覓食;冬天的時候,則會遷移到溪流或靜水池進行繁殖,縱使白天也能看到它們泡在冰冷的溪水裡,好像一點也不怕冷。每次產卵五千顆左右,卵粒黑色,整齊的排列在長條型的卵串中,卵串可長達10公尺以上,常纏繞在水草上或石頭間。蝌蚪黑色,喜歡聚成黑壓壓地一大片,很引人注目。由於牠們有毒,聚在一起可以讓誤食牠們的動物加深印象並心生警惕,以後就不敢碰牠們了。

    冬天到南部賞蛙也是一個好選擇,建議不妨走一趟南橫。在甲仙、寶來可以看到平地常見的拉都希氏赤蛙、澤蛙、小雨蛙、盤古蟾蜍,到了天池,一定要到池盼聽聽莫氏樹蛙叫聲,不論日夜,終年不絕,莫氏樹蛙也是利稻附近最常見的蛙類。而往前出了霧鹿峽谷,沿途聽到的又是低海拔常見的蛙類叫聲,尤其日本樹蛙最為活躍。

    寶島台灣,氣候濕潤溫和,非常適合蛙類生存,是蛙類生存的樂園。四季賞蛙,各有不同的風貌及樂趣,等著您來探索與體驗。

圖像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 台灣兩棲類生態保育網 台灣賞蛙情報網 蛙友交流網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