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裡的小頑童


   看到溪流一般人總會聯想到魚,事實上,在溪流裡,還有一群活蹦亂跳的小頑童,那就是青蛙和蟾蜍。不同類型的溪流,看到的的青蛙和蟾蜍的種類也就不盡相同。有些喜歡在山澗溪流或瀑布底下活動,例如斯文豪氏赤蛙、梭德氏赤蛙、盤古蟾蜍和褐樹蛙。有些種類喜歡出現在流動緩慢、遮蔽良好的淺水溝底,像日本樹蛙、古氏赤蛙,日本樹蛙還特別喜歡洗溫泉澡,是溫泉遊樂區常見的蛙類。

 
bullet梭德氏赤蛙:

    梭德氏赤蛙體長約4-5公分,吻端鈍,鼓膜周圍有一塊黑色菱形斑。體色一般呈灰褐色或紅褐色,眼眶間有黑色橫帶,背部有一個突起的黑色八字斑,體側有細長的背側褶。梭德氏赤蛙雖然有個洋名字,牠們卻是道道地地的土產,是台灣特有種。它平常不住在溪裡,只有在每年的九月和十月繁殖季節的時候,才會成群結隊,一起遷移到溪流裡。在溪流逗留的時間雖短,但卻是牠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因此牠們演化出許多特殊的結構來適應溪流環境。例如牠們雖然不是樹蛙,但趾端也膨大呈吸盤狀,可以吸附石頭,輕巧安全的在溪裡活動。牠們卵塊具有黏性,常黏在靠岸邊、水流較緩處的石頭底下或石縫裡,而且常常好幾個黏成一大團,這樣可以避免被流水沖走。蝌蚪口部有吸盤,藉此牠們可以吸附在石頭或水底落葉上,安心的啃食藻類,一點也不必擔心流水會把牠們沖跑掉。

    梭德氏赤蛙的生殖行為很有意思。由於牠們是在溪流繁殖,叫聲往往被流水聲蓋住,所以雄蛙放棄用叫聲來吸引雌蛙接近,改採用主動搜索的方式,抱住身旁大小看起來像雌蛙的青蛙,然後再發出細細的求偶叫聲「嘖」表明心意。可是雌蛙的數目實在太少了,出現一、二百隻雄蛙的時候,可能僅來了十幾隻雌蛙,所以雄蛙老是抱到隔壁的雄蛙。有趣的是,梭德氏赤蛙很盲從,只要有一隻雄蛙展開行動,周圍的雄蛙馬上會不甘勢弱、不明就理的跟進,因此常看到一堆雄蛙莫名其妙的爭成一團。等到被抱錯的雄蛙發出「給」釋放叫聲,告訴對方牠們表錯情了!這時候大家才會一哄而散。

 
bullet斯文豪氏赤蛙:

    斯文豪氏赤蛙體長約6-9公分,屬於中大型蛙。體型修長而扁平,吻端尖,所以又稱為尖鼻赤蛙。長年棲息在溪流裡,為了適應環境,前後肢趾端都膨大成吸盤狀。四肢修長,有黑色橫帶。身體背面顏色多變,有時是一致的褐色或綠色,有時則是褐色底帶綠色斑點或綠色底帶褐色斑點;體側為赤褐色散布一些黑點,背側褶斷斷續續不明顯。白天喜歡躲在石縫裡,偶而也會發出如同鳥叫般的「啾-」一聲,常讓賞鳥的人白忙一場。晚上則單獨出現在水邊草叢或石頭上,春夏兩季比較容易聽到它們的叫聲。牠們的獨立性很高,縱使在繁殖季節的時候,也是各自分散,保持距離,叫聲是牠們彼此溝通、較勁的唯一管道。所以牠們雖然不是很常叫,但只要一隻領頭開始叫,其牠雄蛙就會不甘示弱的一隻跟著一隻叫,合唱聽起來是此起彼落,頗具有聲勢。

    牠們常在淺水區域的石頭底下或石縫裡產卵,卵白色大型。胚胎發育到帶有尾巴的時期,看起來像粒綠豆芽,很可愛,可惜很難找到。

 
bullet古氏赤蛙:

    古氏赤蛙眼後的顳肌非常地發達,使得頭部看起來特別大,所以又稱為大頭蛙。雄蛙的領域性很強,領域叫聲是單音節短促的「嘓」,求偶叫聲則是連續7-20個音節的「嘓、嘓、嘓」。雄蛙有時會先發出一聲領域叫聲,然後再發出求偶叫聲,如此既可以宣告領域又可以吸引雌蛙,屬於多功能的複合叫聲。

 
bullet褐樹蛙:

    體型較大(4-7公分),指(趾)端的吸盤明顯,從兩眼到吻端有一塊淡黃色的三角型斑,而兩眼到體背另有一塊倒三角型的黑斑,身體呈褐色,這些都是褐樹蛙的特徵。

    褐樹蛙是台灣特有種樹蛙,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的山區。平時喜歡棲息在河邊的樹上或石縫中,但到了春夏繁殖季節,則會大量遷移到溪流裡,雄蛙經常聚成小群在石頭上鳴叫。

 
bullet日本樹蛙:

    綠色可能是大家對樹蛙的一種先入為主的看法,事實上,樹蛙並不都是綠色,但牠們的體色常隨著環境而變,具有隱藏保護的作用。喜歡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的溪流、溝渠附近的日本樹蛙,牠們的體色就常隨環境而變成鉛灰色、淡褐色或黃褐色,但不會變綠。牠們身體背面有許多顆粒性突起,所以感覺很粗糙。背部有X型或H型深色花紋,背中央近肩胛處有一對短棒狀突起,手及腳部有深褐色橫帶。

    日本樹蛙的體型不大,僅3-4公分。繁殖季節在每年的春夏兩季,叫聲吵雜如虫鳴。比較特殊的是,牠們喜歡在溫泉裡活動,像北部的泰安溫泉、東部的知本溫泉,都可找到牠們的蹤跡。

    沒有青蛙和蟾蜍的溪流,就如同沒有魚的溪流,是孤寂而沒有生氣的。有了蛙鳴的唱和,單調的流水聲也帶有歡愉的氣氛。請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它們!圖像

■ Close  




horizontal rule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 台灣兩棲類生態保育網 台灣賞蛙情報網 蛙友交流網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