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樹蛙的故事


小水溝裡的春天—莫氏樹蛙

    從舊大門往大學池的車道,是溪頭森林遊樂區內熱門的夜遊路線,也是我調查莫氏樹蛙的地方。晚上調查時,難免會遇到一些遊客,從他們對我的反應可看出每個人不同的心態。有人夜遊是純粹散心,享受寧靜,所以對我是視若無睹。有些人則是很權威的判斷我在找青蛙,沒什麼好看。不過,仍有很多人好奇地停下來問我在找什麼,然後看著我把綠色的樹蛙從水溝淤泥裡挑出來。我想他們一定很驚訝:這麼漂亮的樹蛙怎麼會住在爛泥堆中?

    莫氏樹蛙並不是一年到頭都住在這種爛泥堆中,只有在繁殖季節的時候才會搬遷到這種地方,尤其偏愛不冷不熱又不時漂著細雨的春天。在有淤泥的乾水溝裡,牠們常挖一個淺淺的洞藏身在落葉底下,也喜歡躲在水溝旁邊的石縫、鬆鬆的土堆或草根裡。牠們藏得好,有恃無恐,叫得也格外響亮,一副不怕您找的樣子。其實雄蛙鳴叫,本來就是為了吸引雌蛙接近,藏得這麼隱密,當然要叫大聲一點,才能讓雌蛙尋聲辨位,找到牠囉!

    雌蛙找到雄蛙之後,就形成配對準備產卵。雄蛙剛開始僅僅是坐在雌蛙的背上,待雌蛙產卵並用後腿將其分泌出來的黏液踢打成白色泡沫狀時,雄蛙才改用大腿夾在雌蛙的腹側,把足部抬高並往外翻,順勢插在雌蛙的股部內側,這樣雄蛙和雌蛙的肛門口(排精和排卵的地方)就能靠在一起,所以雖然是體外受精,受精率也能達90%以上。雌蛙踢一會,休息一會,要耗一個多鐘頭,才能將腹中三、四百顆卵產完,並踢出一個白白圓圓、摸起來稍具有彈性的泡沫卵塊。卵塊的表面成薄殼狀,可以減少水份散失,讓卵塊內的卵粒能常保濕潤狀態,順利地發育成蝌蚪。

    可惜溪頭的春雨總是斷斷續續,水溝裡的積水也就時有時無。水溝變成乾溝的時候,可憐的蝌蚪只有躲在比較低窪、還保有一些水份的石頭或落葉底下,看能不能靠著露水熬過乾旱。

    在春天,找莫氏樹蛙的卵塊比找成體簡單多了。只要不嫌髒,耐心地翻翻水溝底的落葉爛泥,很容易找到牠們的卵塊。如果不想翻水溝,注意溝邊的草叢,有時也能找到一半埋在土裡、一半露在草根外的白色卵塊。牠們常聚在一起產卵,似乎是好地方要和好朋友分享,雄蛙特別喜歡躲在卵塊旁鳴叫,而三、四個卵塊黏在一起也是常有的事。在三月中旬,有一夜我特別去數數看水溝裡有多少卵塊。結果發現,在短短的80公尺,竟發現30個卵塊,也有數十隻莫氏樹蛙正在引吭高歌,可見水溝裡的春天是多麼熱鬧。圖像

■ Close  




horizontal rule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 台灣兩棲類生態保育網 台灣賞蛙情報網 蛙友交流網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