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海蛙 屏東現蹤
國內蛙種增為32種
【2005.12.05 蘋果日報╱ 楊桂華╱台北報導】
日據時代文獻記載台灣有海蛙分布,但因過去幾十年來從未有人採集到個體,早被學者排除存在的可能性。今年六月一名國小老師在屏東縣東港鎮、佳冬鄉一帶採集到的個體,日前經學者證實為海蛙,不但推翻以往台灣沒有海蛙的論述,也讓國內蛙種創新高紀錄,由三十一種增為三十二種。
生存於高鹽度海岸
國內蛙類專家、花蓮教育大學副教授楊懿如說,海蛙外型和澤蛙相當類似,但體型較大,體長可達九公分,獨特「嘓、嘓」叫聲也和澤蛙的「嘓璣、嘓璣」不一樣,且海蛙後趾近全蹼、無外蹠突。最特殊的是,海蛙能得天獨厚地生存於高鹽度海岸,國內外學者一直很重視這點,希望有天解開其耐鹽秘密。
採集到海蛙的屏東縣仁和國小老師林佳輝說,他從事青蛙田野調查已近五年,可辨認台灣多數青蛙與叫聲。但六月上旬某晚行經東港田野時,卻聽到從未聽聞的蛙鳴,誇張得就像卡通人物的「呵、呵」笑聲,他馬上到大賣場買了手電筒和養殖箱,開始地毯式搜索,耗費三、四小時才抓到一對不明青蛙,並把青蛙照片寄給楊懿如辨識。
楊懿如收到照片後嚇了一跳,因她平時一眼就可辨認,這次卻無法辨識,與其他蛙類專家討論後,認定是傳說中的海蛙。她還與蛙類學者李承恩兩次南下拜訪林佳輝,經個體採集、習性分析、文獻比對,加上台灣大學動物系所教授王慶讓的認定,才確認是海蛙。
仍不排除境外移入
據林佳輝訪問當地採蛙人也發現,東港採蛙人捕捉海蛙已十幾年,還取其在手電筒照射下所發出的紅眼特徵,暱稱為「紅目仔」。但楊懿如強調,屏東養殖業非常發達,不排除有業者進口魚苗時,一併夾帶海蛙入台的可能性。
楊懿如說,由於國內外有關海蛙的研究相當稀少,文獻也沒記載各地海蛙有何明確外型差異,為了釐清屏東出現的海蛙是原生種或境外移入,當務之急將要蒐集中國廣西、海南島與東南亞的海蛙個體,藉由分析特徵才能判斷。
海蛙小檔案
別名:海陸蛙、食蟹蛙、紅樹林蛙。
分布:台灣、澳門、中國廣西及海南島、東南亞一帶。
外型:和澤蛙類似,不過體型較大,體長約5至9公分;後趾近全蹼,無外蹠突,雄蛙有1對外鳴囊。
習性:棲息於海潮能抵達的海岸區,可適應高鹽度環境;常見於紅樹林、積水檳榔園和蓮霧園等潮濕環境。
特殊性:日據文獻記載台灣有海蛙,但幾十年來從未發現;今年6月在屏東東港、佳冬一帶現身,讓台灣蛙類由31種增為32種。
資料來源:蛙類專家楊懿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