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呱…台北樹蛙回來啦

【2005.03.30 聯合報╱記者許麗珍/台北報導】

  台北市信義區中強公園最近「呱呱呱」聲音不斷,原來是台北樹蛙回來了。經過1年多復育,負責認養的三犁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蕭蘇淑貞,以「鍋碗瓢盆」拉拔一隻隻小蝌蚪長大,如今共有1隻台北樹蛙、1隻中國樹蟾、3隻斯文豪氏赤蛙。

  台北樹蛙是唯一以「台北」命名的生物,而且只有台灣才有的保育類動物,信義路5段中強公園正是瀕臨絕種的樹蛙重要的棲息地,但北二高信義支線開發、公園改建填平濕地,破壞棲地。北市公園處去年展開復育計畫,蕭蘇淑貞就是計畫認養人。

  公園處南港所主任蔡福貴表示,當初因為蕭媽媽就住在中強公園內象山山腳下,希望由她認養幫忙「看守」棲地不要被人破壞即可,沒想到熱心的蕭媽媽竟擔任起「樹蛙媽媽」。

  蕭蘇淑貞說,當初公園處只說要她負責引象山旁水塔的水澆灌象山水池就好,沒想到鄰居都說她要負責「培育青蛙」,一時之間嚇壞了。有專家學者聞訊勘察,認為她非樹蛙專家竟接下認養工作,她「備受刺激」,主動打電話詢問台北市立動物園專家,記錄樹蛙愛吃什麼、習性如何,就這樣開始「培養」起樹蛙。

  她笑說自己是「半路出家」,拿著家裡的鍋碗瓢盆,到象山水溝內撈蝌蚪,帶回家細心照顧,餵以爛水果、小蟲,最後終於拉拔養大5隻小寶貝。

  蔡福貴說,能培養1隻小青蛙就不容易了,更何況是5隻,他很佩服蕭媽媽的毅力。推動樹蛙保育13年的前吳興國小自然科老師蘇盛雄,現在常帶小朋友來此校外教學,小青蛙呱呱呱聲音讓孩子們十分開心。
 

新聞來源…

 

呱呱呱 台北樹蛙回家嘍

經過1年的復育 中強公園又充滿熟悉的叫聲

【2005.04.01 中時晚報╱全光輝/台北報導】

  台灣特有保育類動物台北樹蛙回家囉。經過1年的復育,台北市信義區的中強公園最近又可以聽到台北樹蛙在呱呱叫了;吳興國小的小朋友又開心唱起「1隻青蛙1張嘴,2隻眼睛4條腿……」的兒歌,有「冬季綠色精靈」雅號的台北樹娃,又在信義區神氣活現。

  台北樹蛙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台灣特有種,民國67年才被台大教授王慶讓發現命名,目前被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台北樹蛙雖然分布在南投縣以北1千公尺以下山區,但大部分集中在台北市信義路5段象山附近。

  10多年前因為象山周邊水管漏水,意外引來台北樹蛙,讓附近的中強公園成了台北樹蛙唯一的平面繁殖地。過去每年10月底到次年3月,就有成群的台北樹蛙從山上回到公園產卵,但隨著水管修復、公園闢建及北二高信義支線動工,在繁殖地遭到破壞下,最近幾年已經很難再看到台北樹蛙回來產卵。

  台北市公園處和認養中強公園的三犁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去年展開 台北樹蛙復育工作,公園處在濕地設置水塔定期供水,並配合台北樹蛙喜歡陰暗潮濕的特性,在20公尺長的3處池塘種植台灣姑婆芋、野薑花、筆筒樹、腎蕨等,讓台北樹蛙可以攀爬。

  三犁社區發協會理事長蕭蘇淑貞則扮演「樹蛙媽媽」角色,幫忙看守棲地不要讓人破壞,蕭媽媽並當起復育專家,到象山水溝內撈起蝌蚪帶回家細心照顧,還請教台北市動物園專家,在她的「拉拔」下,成功帶大5隻小寶貝,有台北樹蛙、中國樹蟾、斯文豪氏赤蛙。
 

新聞來源…
 
台北市舉辦台北樹蛙保育成果展

【2005.04.02 中央社╱記者 王鴻國/台北報導】

  在台北市政府與台北市三犁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努力下,成功保育中強公園內台灣特有的保育蛙類「台北樹蛙」,這是唯一以「台北」為名的樹蛙種類,今天舉辦「台北樹蛙回來了!」保育成果展時,與會者都希望曾受都市化影響的台北樹蛙,從此能在公園裡安居繁衍下來。

  「台北樹蛙回來了!」成果展上午在中強公園舉行,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局長許志堅及建設局、工務局公園處等單位主管都出席見證樹蛙的保育成果,並與三犁社區居民一同宣誓要好好愛護樹蛙等動植物生態環境 。

  建設局指出,受象山自然山林的連結庇護,台北樹蛙在平地的中強公園得以有完整的棲息環境,不致因開發的影響而消失,公園樹蛙棲地雖因曾附近北二高信義聯絡線、捷運信義線等工程而受到影響。

  但在三犁社區協會理事長,人稱「蕭媽媽」的蕭蘇淑真主動認養,及社區民眾協助保育下,樹蛙棲地才能逐漸恢復,六十四歲的「蕭媽媽」在成果展上,憶起過去辛勤維護的點點滴滴,不禁數度激動落淚。

  保育成果展的樹蛙代言人是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楊懿如,她以長期研究樹蛙的經歷表示,台北樹蛙原在景美等平地都可看到蹤跡,但受到都市化的影響而逐漸消失,雖然陽明山等山區仍有相當數量族群存在,中強公園是最靠近都市的樹蛙棲息地,她呼籲民眾愛它們就不要去驚擾它們。
 

新聞來源…
 
台北樹蛙回家 中強公園嘓嘓嘓

三犁社區打造生態池和解說牌 舉辦復育成果展
居民載歌載舞歡迎綠色小精靈

【2005.04.03 中國時報╱記者 喬慧玲/台北報導】

   「嘓嘓嘓!」象山腳下的中強公園最近常傳來陣陣蛙鳴,原來是當地原住民「台北樹蛙」回家了。認養單位信義區三犁社區發展協會,昨日在公園舉辦台灣特有的保育蛙類─台北樹蛙復育成果展,打造了生態池和解說牌面,讓民眾更認識這群「綠色小精靈」,進而愛護牠們。

  雖天公不作美,陰雨綿綿,三犁社區居民仍載歌載舞歡迎台北樹蛙 回家,信義房屋也贊助卅萬元響應。台北樹蛙分布侷限在有東北季風的區域,是台灣特有蛙類,民國六十七年由台大教授王慶讓發現命名,南投縣以北一千公尺以下山區溼地都可看見樹蛙身影,台北盆地是其主要棲地。

  博士論文以台北樹蛙為研究對象,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楊懿如表示,台北樹蛙平常在山林活動,棲居於樹上,秋冬會來到平地產卵,池塘、落葉堆下都是牠們喜歡的地方,與多數蛙類在夏季產卵大不相同,今年冬天溼冷,對台北樹蛙而言,氣溫卻是剛剛好。

  十多年前信義計畫區尚未開發,象山周邊水管漏水,意外引來台北樹蛙,陳姓居民記得,以前每到秋末冬初,公園一片蛙鳴,此起彼落,好不熱鬧。台北樹蛙體型小,約三、四公分長,平均壽命四至五年;北市除中強公園外,陽明山也有台北樹蛙。象山地區隨著高樓興建、公園整地及北二高信義聯絡線和捷運信義線動工,台北樹蛙的繁殖盛況與以往不可同日而語,幸經各界努力,復育初具成果。

  為讓台北樹蛙安心居住,社區在公園內設置一溼地生態池塘,周邊種植台灣姑婆芋、野薑花、筆筒樹、腎蕨等,讓樹蛙可以攀爬,並用綠網圍住,避免鳥、蛇驚擾。
 

新聞來源…
 
蕭淑貞驅鳥抓蛇 樹蛙守護天使

【2005.04.03 中國時報╱記者 喬慧玲/台北報導】

   「忽!忽!」個頭不高,滿頭銀髮的蕭淑貞生動地比畫著,每當有夜光鳥要來吃台北樹蛙時,她就使出這招絕活,嚇走鳥兒。從嫌蛙鳴擾人到投身參與復育工作,人稱蕭媽媽的她,如今可是這群綠色小精靈名符其實的守護者。

  以「被人硬抬上轎」來形容投入台北樹蛙保育,三犁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六十四歲的蕭淑貞,二年前參加錫綠化基金會開辦的生態課程,課堂上老師提到樹蛙時,她還一頭霧水,不知道什麼叫樹蛙,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一般閩南語所稱的「青葉仔」,因樹蛙多棲息在與本身保護色類似的綠葉上得名。

  住在中強公園附近,蕭淑貞說,以前每到夜晚都會聽到青蛙嘓嘓叫,很吵,後來市府在公園溼地設置水塔定期供水,拜託她順道來開關水塔,沒想到,從開水、關水,竟搖身一變成了台北樹蛙的認養人。至於現在是否還嫌蛙鳴吵,她笑說「忍耐忍耐就好了」。

  無論晴雨,社區居民經常看到蕭媽媽偕同先生蕭豐英,來到棲地整理環境,更重要的是驅趕台北樹蛙的天敵,一看到夜光鳥,立刻揮舞雙臂將鳥兒驅走,還曾抓過好幾次蛇,身長都將近她的個頭高。此外,她還當起復育專家,到象山水溝內撈起蝌蚪,帶回生態池悉心照顧,經動物園專家指點,成功培育出台北樹蛙、中國樹蟾、斯文豪氏赤蛙等。

  社區有內台灣特有保育生物居住,蕭媽媽感到很榮幸,也很開心,守護棲地從不感到辛苦,希望藉由社區復育經驗,更多人認識台北樹蛙,一起為牠們打造可安居的環境。
 

新聞來源…
 

上一頁 ] 向上 ] 下一頁 ]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 台灣兩棲類生態保育網 台灣賞蛙情報網 蛙友交流網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