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個賞蛙的好地方,分佈於台灣的青蛙和蟾蜍共有38種,就密度而言,台灣在世界的排名是數一數二的。根據外型特徵,台灣的蛙類可分成五大類。
它們多半擁有平滑的表皮,修長的身體和善於跳躍的後肢,體色常呈褐色、黃褐色或夾雜著綠色,一般人俗稱的田雞,就屬於這一類,台灣共有14種。
它們在身體背面佈有大大小小、突起壘壘的疣,眼後還有一對大型突出的耳後腺,疣和耳後腺都能分泌白色的毒液,具有禦敵的功能,台灣僅有兩種:即盤古蟾蜍和黑眶蟾蜍。
顧名思義,它們的嘴很小,頭當然也很小,所以整隻蛙看起來像個三角型,分佈於台灣的有5種。
它們的趾端膨大成吸盤狀,可以輕巧地在枝葉間攀爬,體色可隨著環境而變深或變淺。
此類包括樹蟾科和樹蛙科,它們的外型相似,但內部骨骼結構不同,因此在分類上分屬於不同科。台灣的樹蟾科成員只有中國樹蟾1種,樹蛙科則有14種。
目前只有溫室蟾一種,是屬於外來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