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年來,從童話故事中需要公主一吻的青蛙王子,到長大後餐桌上一隻隻鮮嫩的〝三杯田雞〞似乎就是我對青蛙的所有認知。而可食性與否,說來慚愧,更是我判定牠價值的唯一根據。然而,這以前認為理所當然的觀念,在12月30日的蛙類生態觀察之旅產生了不可思議的“化學反應”。
還記的當天上室內課時,一邊看著幻燈片上蛙兒們個個嬌小身軀上有著一雙無辜的大眼睛,一邊聽著楊老師如數家寶般一一介紹牠們的習性;慢慢地,潘朵拉盒被一點一點掀開,喜歡溫泉的日本樹蛙、愛學鳥叫騙人的斯文豪氏赤蛙、及男多女少的梭德氏赤蛙都一隻一隻地跳出來跟我們說「哈嚕」,而台北樹蛙也不再只是科教館旁邊一家露天咖啡的店名。
嗯…那時的我開始發覺青蛙的可愛了,但,一想到晚上要與牠濕濕冷冷又黏又滑的皮膚做親密接觸,心中的疙瘩還是不由自主地冒出來;對於從沒碰過青蛙,甚至沒看過“活”青蛙的我,這種恐懼似乎有點莫名其妙卻又那麼真實。「唉!算了,船到橋頭自然直,到時再說吧。」我這樣自我安慰著。
到了野外,除了興奮還是興奮。但在烏來夜晚的靜謐,配上皎潔的月亮及突如其來的蟲鳴,心頓時靜了下來,油生出一種臣服在大自然面前的謙卑感;現在的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份。
第一個看到的是古氏赤蛙。哇!好不容易發現了第一隻,大家都既緊張又好奇地看著牠,不看還好,乍看之下還真有點嚇人呢。顏色醜陋不說,身上居然還有許多突起,也許是老師看出我們的害怕,鼓勵我們親手摸摸看。鼓起最大的勇氣,我強迫自己輕輕摸了一下,「ㄟ…滑滑的耶!」再摸一下,「哇…觸感好舒服喔!」看著牠自以為裝死就可以逃跑的可愛模樣,看著牠被搔肚子時立刻酥軟地癱瘓在你手上模樣,真是迷倒了我們所有人。
於是,一大群人開始異常認真地沿著水溝搜索這些僅有兩節手指大小的蹤影。很幸運的,憑著楊老師多年經驗,在片片枯葉下,我們看到台北樹蛙白色泡沫卵塊,白色泡泡摸起來像是打發的蛋白,很有彈性,隱約還看到萬頭等待來到世上的蝌蚪在其中亂竄,這時不禁要問:人類真的瞭解大自然許多現象和法則了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們又怎麼能不對其肅然起敬呢?
從無知,到認識,再到喜歡,這巨大的改變不長,僅需短短的幾個小時。或許很多年後,我會忘記牠們的名字,但我將永遠記的,那第一次觸摸牠們的感受,牠們讓人愛憐的身影將永遠取代以往嘴中的“田雞”。進一步認識牠們後,我想我是再也無法下筷了吧!各位飲食男女們,多希望你們以後也能經歷到同樣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