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是推動保育教育非常重要的方式,經由親身經驗的分享及正確知識的教導,往往能讓原本對蛙類沒有印象的人,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並願意付出關懷。
推廣活動及研習也是宣導蛙類保育的重要途徑,例如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連續三年舉辦「蛙類研習營」,農委會曾補助以「和青蛙做朋友」主題,進行全省蛙類保育教育的巡迴演講。研習對象以中小學老師為主,希望散佈保育種子達到教育扎根的目的。
民間團體也扮演重要的角色,雖然台灣目前沒有以蛙類保育為宗旨的團體,但有不少保育團體協助推廣蛙類的保育教育。例如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設有小雨蛙俱樂部,以保育及欣賞蛙類為主並舉辦賞蛙活動,任何對蛙類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參加定期聚會以交換心得。台灣各地的野鳥學會及荒野保護協會,也相當重視各地蛙類的觀察及研究。
我曾在民國87年8月到88年6月,和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合作調查花蓮的蛙類資源。在調查之初,先招募義工,並開設蛙類研習班說明調查目的及方法,並親自帶義工到野外進行蛙種外型及叫聲辨認訓練。這些受過蛙類辨識訓練的義工分組定期定點定時到野外進行調查,並將結果登錄在制式的記錄表上。最後輸入電腦資料庫內,然後進行棲地利用及數量變化的分析,以達到長期監測的目的。在這些關心大自然義工協助之下,資料庫資料的累積非常的快速,調查範圍也比較廣。而這些受過訓練的義工,未來將是推動台灣蛙類保育的種子教師。
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也是未來推動台灣蛙類保育的管道之一,以1999年2月架設、曾獲選為千禧兒童優質網站「楊懿如的青蛙小站」為例,在主辦的勵馨基金會及資策會的協助宣傳之下,上網人數已超過十二萬人。
中小學老師及學生是最主要的使用對象,因為網站提供完整的台灣蛙類生態知識、每種蛙類的叫聲、圖片以及蛙類調查方法,對重視鄉土教學的今日,提供實際有用的輔助教學及學習內容。此外留言板也提供諮詢及解答,協助解決蛙類相關問題,並藉由回答問題,及時傳達蛙類保育訊息及觀念。
透過網站,協助了台北市力行國小調查及保育校園附近的中國樹蟾,小朋友也設立自己的網站;也透過網站鼓勵關心生態的人一起參加保育基隆槓子寮砲台台北樹蛙棲地的復育,並建立了一個典範。「楊懿如的青蛙小站」並和國內外兩棲類網站連結,擴大視野。每週發行的「青蛙小站」電子週報,利用網路的力量,傳播台灣蛙類的最新資訊。
過去二十年,台灣蛙類的研究蓬勃發展,也帶動蛙類的保育教育的推廣。雖然蛙類的棲地仍遭到破壞,有些族群仍有待保護,但民眾對蛙類保育的意識已經逐漸覺醒。未來若能經由進一步的教育宣導,並結合網際網路的溝通與串連,將兩棲類保育落實到社區及家庭,台灣蛙類保育的前途是樂觀的。
*相關網頁→ 小雨蛙俱樂部
*相關網頁→ 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荒野保護協會
*相關網頁→ 槓子寮砲台今昔
*相關網頁→ 搶救老泉里中國樹蟾•樹蟾週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