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玉老師您好:
我是康軒自然科編輯組長,負責自然科教材的編輯已有八年左右的時間。相信,自己對於自然科學的熱愛,不輸給公司任何人;對康軒自然的編輯理念,也應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首先,非常謝謝您的指正。當我們兢兢業業的以「課程標準」為依規,以「培養尊重生命,愛護大自然」的情操作為教材的設計理念時,受到這樣的批評,我們都立刻檢視問題出在哪兒?我們的周邊資源及行政體系的運作,是否出現了問題?
去年,才因為部分經銷商及業務贈送牛蛙蝌蚪事件,引起宣然大波。當然,公司也做了許多緊急的因應措施,包括:印製文宣品「向牛蛙說不」發送給全國的小學;宣導業務同仁正確的觀念,「絕不」再贈送牛蛙蝌蚪;在公司的網站上刊登「認識牛蛙」的報導。為的就是「藉此機會」使更多的人能認識保育環境的重要,去年的實施成效算是良好。
然而,風波才平息不久,今年卻又收到如此「駭人聽聞」的事件。當然,我個人收到這樣的訊息,感到十分難過,但過程中,我也必須小心求證,才能對事情的正負面都有所了解,也希望對楊懿如老師有所交代,更重要的是,不希望這樣的消息被「以訛傳訛」,抹煞了原設計該單元者的一番理念。畢竟,一套教材,必須經過許多人的力量才能推動,過程中,真的難免會有詮釋錯誤的地方。就像是「教材中並未要求養青蛙」,若有人帶領大家「抓青蛙來養」,這就不是我們教材真正的教學目標了。
根據我詢問業務單位的結果是這樣子的:有鑑於去年大家對牛蛙事件所記取的教訓猶在,因此今年主辦單位特別費心的規畫分區戶外研習,也就是避免「北蛙南放,南蛙北放」造成生態分布大亂的用心之處。而三月二十三日當天的研習,主辦單位也特地邀請了苗栗地區相當具有權威的自然觀察家林老師來擔任講師,而當天研習並不是以抓青蛙為主是以「賞蛙、賞螢」的戶外研習為主,現場也的確發給參加者每人一個飼養箱,但研習的次要目的,則是要協助老師藉此機會撈取一些青蛙蝌蚪,以方便回到學校讓學生飼養觀察(因我們的教材有這樣的一個單元,課程標準也明確規定:必須透過飼養,察覺小動物成長時,外形會有變化)。
當天,反應確實很熱烈,可見得來參加的老師都能透過研習活動體驗大自然之妙,而主辦單位也一再強調林老師對保育有相當程度的體認,應不致於鼓勵現場老師任意抓捕保育類動物來養。
康軒不只是希望把書編好,更希望透過不斷舉辦的教師研習,讓正確的教育理念透過老師傳遞給無數的莘莘學子,這也是康軒受到許多老師愛戴的地方。當然,不諱言的,我們拿捏服務的尺度確實很難,我們常希望老師能發揮自主權,不需太多服務,就能充分發揮其專業,但許多新任老師卻非常需要我們的服務。
最後,真誠的希望「琪玉」老師能肯定我們的用心,相信,對當事人都能有所交代與澄清。謝謝你!祝
一切順心!
康軒 謝婉玲 敬上 910330
e-mail:alice@tps1.knsh.com.tw |